地点
人物库
竺慧达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生刘氏
又曰萨何。
并州西河人
以猎为业。
既而死。
历游地狱。
大怖。
有道人慰安之。
且为说法曰。
吾汝前世师也。
当速往丹阳会稽吴郡
阿育王塔像。
悔洗夙罪。
俄复生。
乃弃家为沙门
宁康中
京师
夜见长干寺刹尾有异色。
即诣再拜环绕之。
忽光迸刹下。
钁之得三石碑。
覆铁函一。
开之有银函。
又开之有金函。
藏舍利三颗。
爪甲一。
绀发一螺。
引之长数丈。
函旁有款识。
周宣王时
阿育王所造。
八万四千之一也。
简文帝先为三层之塔。
以奉安之。
太元十六年
孝武帝又加三层其上。
咸和中
丹阳高悝
张侯桥浦中。
得金像无趺。
有旁行书详之曰。
阿育王第四女所造。
车载而归。
至长干巷。
车不行。
因从牛所如即入寺。
遂留之。
又一年。
临海男子张系。
世渔于海口。
得铜莲华趺。
不敢藏。
以送县进之。
有诏安金像之足。
如钥合。
然有五梵僧。
曰。
昔得像于天竺
至邺遭乱埋河边。
已而寻之失所在。
比梦像出江东为君所获。
故来瞻礼耳。
与俱至长干。
像即放光。
五僧云。
其顶后尚有圆光相。
后当得之。
咸安元年
交州合浦蜑董宗之采珠海困果得之。
以为奇瑞。
表进之。
有诏安像之背。
如函盖焉。
凡四十馀年。
东西散失。
而复并一处。
非灵异乎。
供事久之。
遂东游。
吴郡拜瞻石像。
石像者。
建兴元年
有渔于松江者。
每夜见光。
疑为海神。
传之道俗。
居士朱应。
偕东灵寺帛尼。
沪渎口。
见二巨人浮而至。
视之石质也。
背有志。
一名维卫
二名迦叶。
迎置通玄寺。
留通玄三年
忏洗不懈。
又至会稽
拜瞻鄮岭山塔。
此塔亦阿育王所造。
有灵光发塔顶。
倾诚忏洗。
尽酬地狱道人之诫。
后不知所终。
竺慧达
姓刘
本名萨河
并州西河离石人
少好田猎。
年三十一忽如暂死。
经日还苏。
备见地狱苦报。
一道人云。
是其前世师。
为其说法训诲令出家往丹阳会稽吴郡阿育王塔像。
礼拜悔过以忏先罪。
既醒即出家学道。
改名慧达
精勤福业。
唯以礼忏为先。
晋宁康中京师
先是简文皇帝长干寺造三层塔。
塔成之后每夕放光。
上越城顾望见此刹杪独有异色。
便往拜敬晨夕恳到。
夜见刹下时有光出。
乃告人共掘。
掘入丈许得三石碑。
中央碑覆中有一铁函。
函中又有银函。
银函里金函。
金函里有三舍利。
又有一爪甲及一发。
发申长数尺。
卷则成螺。
光色炫耀。
周敬王时阿育王起八万四千塔。
此其一也。
既道俗叹异。
乃于旧塔之西更竖一刹。
施安舍利。
晋太元十六年
孝武更加为三层。
又昔晋咸和中丹阳高悝
张侯桥浦里掘得一金像。
无有光趺。
而制作甚工。
前有梵书云。
育王第四女所造。
载像还至长干巷口。
牛不复行非人力所御。
乃任牛所之。
径趣长干寺
尔后年许。
临海渔人张系世。
于海口得铜莲华趺浮在水上。
即取送县。
县表上上台。
敕使安像足下。
契然相应。
后有西域五僧诣云。
昔于天竺阿育王像。
至邺遭乱藏置河边。
王路既通寻觅失所。
近得梦云。
像已出江东高悝所得。
故远涉山海欲一见礼拜耳。
即引至长干。
五人见像歔欷涕泣。
像即放光照于堂内。
五人云。
本有圆光今在远处。
亦寻当至。
晋咸安元年交州合浦县采珠人董宗之。
于海底得一佛光。
刺史表上。
晋简文帝敕施此像。
孔穴悬同光色一重。
凡四十馀年东西祥感光趺方具。
以刹像灵异倍加翘励。
后东游吴县礼拜石像以像于西晋将末建兴元年癸酉之岁。
浮在吴松江沪渎口。
渔人疑为海神。
延巫祝以迎之。
于是风涛俱盛骇惧而还。
时有奉黄老者。
谓是天师之神。
复共往接飘浪如初。
后有奉佛居士吴县民朱应。
闻而叹曰。
将非大觉之垂应乎。
乃洁斋共东云寺帛尼及信者数人到沪渎口。
稽首尽虔歌呗至德。
即风潮调静。
遥见二人浮江而至。
乃是石像。
背有铭志一名惟卫
二名迦叶。
即接还安置通玄寺。
吴中士庶嗟其灵异。
归心者众矣。
停止通玄寺首尾三年
昼夜虔礼未尝暂废。
顷之进适会稽礼拜𨞆塔。
此塔亦是育王所造。
岁久荒芜示存基蹠。
翘心束想乃见神光焰发。
因是修立龛砌。
群鸟无敢栖集。
凡近寺侧畋渔者必无所获。
道俗传感莫不移信。
郡守孟顗。
复加开拓。
东西觐礼屡表徵验。
精勤笃励终年无改。
后不知所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九涛清 ? — 18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5 【介绍】: 湖南郴州人本名邱昌涛
湖南天地会首领
咸丰元年改名朱九涛,假托为朱明后裔,以“广东老万山”为堂名,自称太平王,准备发难。
三年王大才黄中环等在郴州起事,旬日之间达数千人,以油榨墟为基地,活动于郴州永兴一带。
旋为罗泽南所败,于郴州周源被俘遇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吴麟徵明末清初 ? — 16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浙江海盐人字圣生号磊斋
天启二年进士
建昌府推官,擒治豪猾剧盗,治声日闻。
崇祯五年吏科给事中,请罢任用内官,时不能行。
十七年太常少卿
后守西直门李自成军,城破自缢。
王时谥忠节
有《家诫要言》。
麟徵字来王号磊斋海盐天启壬戌进士累官吏科给事中同官章正宸庄鳌献以建言下狱徵疏救庚辰大计与祁彪佳矢志澄清时论快之时盗贼猖獗民生凋瘁屡乞身任危疆不许又请整饬江南京师应援假南司马以权为群议所阻贼既陷秦前后屯失守宁远孤悬二百里外三面皆绝域守禦甚难督抚镇臣请撤宁远兵守关门廷议不决徵独言撤宜又为议数百言约六科共陈之诸人不肯署名遂独疏其事疏留中遂寝客有周生者劝徵去徵曰去素志也今既任事事急矣可死不可去也甲申三月太常少卿流寇将逼乃发徵前撤宁远疏立诏赴援京师十五日徵奉命守西直门十七日贼至城下攻甚急为冲棚撞城廨舍皆坏徵引门为楯门被三矢矢贯木徵屹然不少却是夜天微雨贼发大炮碎几案徵端坐自若十八日贼伪树勤王旗叩门中官欲纳之徵麾卒推石塞门俄而兵部骑士持帜请出徵亦拒之复以重赏购健儿缒城杀贼百馀人贼大至徵至午门遇相魏藻德告曰事去矣愿见天子德曰上入宫谁为趣起今火石轰然城雉严峻何遽言事去徵曰此声自贼阵非内禦也德曰姑还守所明日司马门议之徵度不能达望阙叩头号泣而去十九日贼从德胜门入徵徒步归邸邸已为贼据因入道左三元祠欲自经家人请待祝孝廉至一诀徵许之二十日祝渊至徵酌酒慷慨与别曰昔吾登第梦一褐衣人咏文丞相零丁洋诗曰此刘宗周也数实为之今老矣山河破碎不死何为相对泣下因揭祠壁败楮篝灯作书付家人命褫服以单衾殓又与兄麟瑞书嘱诸子勿就科举及处家事各有条理遂投缳而绝后赠兵部侍郎忠节夫当明之季寇躏中原溃陷相望关外所存止于六城其轻重缓急不待智者辨之此时果从公议急撤重兵诚救时之良策而庸臣不知释疆场之忧救堂奥之急迨贼势压京始言远撤措手无及而国以亡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来皇海盐人
天启壬戌进士
建昌兴化二府推官,徵拜吏科给事中,累迁太常少卿
殉难。
谥忠节定谥贞肃,有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文天祥宋末元初 1236年5月2日 — 1283年12月9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6—1283 【介绍】: 吉州庐陵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理宗宝祐四年进士第一。
开庆初元兵攻宋,宦官董宋臣主迁都,天祥上书请斩宋臣,进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军器监权直学士院,草制语讥贾似道,遭劾罢。
度宗咸淳九年起任湖南提刑,改知赣州
恭帝德祐初元军东下,破家财为军,率义兵万人入卫临安
次年右丞相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被拘至镇江,后脱逃回朝。
端宗即位,复拜右相枢密使,因与左相陈宜中议论不合,率兵在福建广东坚持抗元,收复州县多处。
祥兴元年被俘于五坡岭次年拒元将张弘范诱降,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心志。
后被囚于元大都三年,屡拒威逼利诱,视死如归。
临刑作《正气歌》。
谥忠烈
有《文山》。
全宋诗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宁海军节度判官
景定二年(一二六一)秘书正字,累迁著作佐郎刑部郎官
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
五年,迁江西提刑
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
五年,知宁国府
六年,召除军器监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
九年,起为湖南提刑
十年,改知赣州
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江西安抚大使
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
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
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
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
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
拘燕三年,终不屈。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
著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
明初重加编次为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
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为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
《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人
有《文山》、《文山乐府》。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政治家、抗元名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宝祐四年(1256)状元,授承事郎,升任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再任右丞相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时被拘,逃归后聚兵抗元。
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俘,拒绝元朝诱惑,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元至元十九年(1283),于大都就义。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正气歌》等。
所作《齐天乐·庆湖北漕知鄂州李楼峰》一词,状写南楼景色,被视为佳作。
全宋文·卷八二九八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二),初名云孙字天祥,以字贡于乡,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又号浮丘道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
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寻丁父忧
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董宋臣,迁刑部郎中
历知瑞州江西提刑尚左郎官权直学士院
贾似道,遂乞致仕。
起为湖南提刑、知赣州
德祐初元兵入侵,募兵勤王,除知平江府临安府
右丞相枢密使,使如元军请和,被拘,夜亡入真州,辗转至温州
益王未立,上表劝进,拜右丞相同都督诸路军马,举兵抗元,兵败空坑。
卫王立,加少保信国公,进屯潮阳
元军掩至,被俘。
囚燕三年,从容就义,时至元十九年腊月,年四十七,后谥忠烈
著有《文山》、《文山诗史》。
见《文山先生纪年录》(《文山全集》卷一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嗣焕元 1296 — 1365
全粤诗·卷五一
赵嗣焕一二九六 — 一三六五),字仲华号梅南自号意翁
香山县(今珠海市斗门县)人。
宋太祖御弟匡美十一世孙。
理学名贤,以道学文章为世所仰。
以伤宗国之亡,隐居不仕,浮游物外,隐居香山潮居里(今斗门赤坎村)。
性爱,自筑一亭名意翁亭,遍植翠竹,额其亭曰“菉猗”。
有《菉猗诗集》,已佚。
清暴煜修乾隆刊本《香山县志》卷六有传。
诗八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